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以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为动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7003全讯白菜网址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占比38%、讲师占比45%;博士19名,占比26%、在读博士6名、硕士研究生40人、双师型教师5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
高级职称:提高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占比至50%,以增强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水平。
中级职称:保持讲师、中级职称教师的稳定发展,形成合理的职称梯队。鼓励中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初级职称:教师有序增长适度增加助教等初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博士学位,支持青年教师通过进修、访学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到企业挂岗锻炼,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80%,建立完善的职称晋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学院围绕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重点学科,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构建合理的专业(或学科)梯队。每个重点学科3名学科带头人,6名学术骨干教师,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学术骨干为支撑,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学科梯队。加强学科梯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建设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3个校级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推动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
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师德师风相关政策法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内外师德楷模分享先进事迹和经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2.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完善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绩效奖励等评价体系中,实行师德 “一票否决制”。
3.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记录教师的师德表现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4.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检查
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1.完善教师招聘与引进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计划,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明确招聘岗位的条件和要求。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2.建立严格的教师招聘考核程序,注重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应聘者的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查,确保招聘质量。
3.优化教师岗位聘任与管理
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根据教师的职称、学历、教学科研业绩等条件,合理设置岗位等级和聘任条件。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岗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岗位聘任和待遇。
4.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明确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加强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积极性,必须加强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学生反馈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从而为后续的激励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在激励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提供经济奖励、职称晋升机会、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同时,还可以设立特别奖励,表彰那些在某一领域或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以树立榜样,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6.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注重考核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教学优秀奖、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奖项,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提高工作绩效。
1.加强课程思政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技巧。邀请课程思政专家进行指导和讲座,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体会,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推动全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
4.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果,推广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水平。
1.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导师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反思,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培训,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表达、教学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教学风采和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通过比赛,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支持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项目指导和支持。学院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1.选拔培养骨干教师
制定骨干教师选拔标准和培养计划,通过个人申报、学院评审等程序,选拔一批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骨干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访学、企业挂职、学术交流等机会,支持骨干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项目。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管理,定期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引进高层次人才
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建设、团队组建等支持,帮助高层次人才尽快开展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3.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
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讲座、科研指导、教学示范等活动,带动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鼓励高层次人才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教学团队建设
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任务。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组建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和考核,建立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教学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支持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科研团队建设
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发展方向,组建一批科研团队。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创新。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等支持,加强科研团队的培训和交流。建立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对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团队建设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科研团队健康发展。
3.社会服务团队建设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一批社会服务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加强社会服务团队与企业、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社会服务团队激励机制,对在社会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支持教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和指导,确保项目研究取得实效。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定期举办教学公开课、示范课,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同行评价等方式,及时收集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举办科学研究方法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和科研指导,拓宽教师的科研视野和思路。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支持教师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学院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7003全讯白菜网址
2024年11月12日
官方微信